講一講行為金融學的兩個理論支柱 緣故在這里
發(fā)布時間:2021-10-22 19:22:49 瀏覽:278次 收藏:20次 評論:0條
目前,大部分行為金融學家(例如Andrei Shleifer, LaWRence Summers, 1990)認為,行為金融學有兩個主要理論支柱。在這里,時至2021年10月22日跟妳講行為金融學的兩個理論支柱,堅信大伙兒念完顧慮一定迅速消除。
行為金融學的兩個理論支柱 我們該怎么辦:

支柱之一是套利的有限性(Limits of Arbitrage)。

套利與同一價格法則是現(xiàn)代金融學的一個基本理論,也是它的最基本支柱之一,傳統(tǒng)金融學認為,相同資產必然價格相同,否則市場會存在套利機會,即“免費的午餐”,而套利則是保證同一價格法則得以實現(xiàn)的機制。傳統(tǒng)金融學家認為,套利保證了同一價格法則的實現(xiàn),因此不會出現(xiàn)“免費的午餐”現(xiàn)象,也就是說套利保證金融市場是一個效率市場。行為金融學家認為,套利受到多方面的限制。由于套利的這種有限性,市場不可能完全消除“免費的午餐”,因此完全效率市場不可能實現(xiàn)(關于套利的有限性,第三章將詳細討論)。
支柱之二是人類理性的有限性。
行為金融學家認為,投資者的心理影響他們的投資行為,并進而影響資產定價。傳統(tǒng)金融學繼承了經濟學中的一個傳統(tǒng)的假設,即人類是理性的,他們具有無限的認知、計算能力。心理學研究證明,人類的心智、生理能力受到各方面的約束,因此人類的理性是有限的。行為金融學家認為,在金融市場中,人們并不是如同完美的機器人一樣具有無限的心理、生理能力,他們在認知與判斷上存在很多局限性,其活動受到自身的心理活動、個人情緒的影響。因此,行為金融學家認為,在金融市場中,總有一些投資者并非總是理性的,他們的投資活動受到他們的個人信念與情緒等的影響,而這種個人信念與情緒并不能完全由信息來解釋。
看完文章,我認為同學們會清楚行為金融學的兩個理論支柱了吧,早已在上述文章帶大伙兒開展了詳盡的掌握,期待前文的敘述能對大伙兒多有用途,當你也有別的的疑惑暫且來資詢小編哦。
查看更多操盤手法內容 >>










